跳至主要內容

妥善部署 承壓前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本港經濟在外圍壓力和疫情下承壓前行,預測全年通脹率2.1%,大致溫和;政府會透過改變思維和政策創新推動經濟,讓各界更廣泛地參與且受惠於創新科技等產業的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2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在行政長官率領下,我和幾位司局長昨天參加了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出席的市民對多項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提出意見,包括如何能全方位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改善生活環境;也關心到香港的經濟狀況和產業發展。有市民認為消費券等措施發揮了作用,尤其在未能跟境外完全恢復正常往還之際,這舉措有助刺激本地零售市道,穩住經濟和就業。   環球經濟前景正在轉差。英國7月份通脹率高達10.1%,是40年來高位;美國及歐元區的通脹率亦高企在8%以上的水平。因此,許多先進經濟體都有龐大加息壓力以壓制通脹,例如美國聯儲局今年來已經四度加息,合共加幅2.25厘,而市場更預期聯儲局在下月的議息會議將進一步大幅加息。   外圍形勢從不同層面影響着本港市場。美國連番加息,本港的銀行同業拆息亦跟隨向上,隔夜息由3月中的0.06厘升至最新超過1厘水平,而普遍被用作按揭貸款參考基準的一個月期拆息,亦由0.28厘升到1.85厘。然而,本地市場資金充裕,港息升幅比美息少,令港元的隔夜息及一個月拆息比美息分別低了約0.5厘和1.2厘。如果下月美國再加息,本港拆息再向上的話,相信包括最優惠貸款利率在內的存貸利率亦可能跟隨上調。   加息陰霾和地緣局勢緊張,除令金融市場受壓外,也削弱環球經濟增長動力和需求,加上本港跟內地的跨境運輸受到疫情干擾,預計即將發表的本港7月份商品出口數字會繼續錄得按年跌幅,將會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負增長。   面對外圍壓力和疫情持續,本港經濟在承壓中前行。我們要全方位抵禦外圍環境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時亦須全力穩住內部經濟,並力求向前邁進。近月本港的就業情況略有改善,5月至7月份失業率為4.3%,較三個月前(即2月至4月)時回落1.1個百分點;同期就業不足率回落1.6個百分點至2.2%,是半年來低位。整體經濟方面,雖然早前我們將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到負0.5%至0.5%,但考慮到上半年經濟已收縮2.6%,意味在疫情大致受控下,下半年的經濟活動可望有所恢復,我們的經濟仍有相當韌力。   通脹方面,即使外圍主要市場受通脹高企的威脅,但本港情況仍大致穩定,上半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1.5%。即使指數在5月及6月份的升幅稍為擴大,而預計7月份升勢持續,但全年的通脹率預測仍維持在2.1%的大致溫和水平。或許有朋友會問,當歐美通脹高企在8%至10%之際,香港通脹率為何仍能保持相對偏低水平?扼要來說,最主要原因是由於各地消費開支組成有所不同。國際能源價格高企令歐美通脹加劇,但能源及交通等項目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只有約3%,令相關項目的變化對整體消費物價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上,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40%的住屋開支部分近期持續錄得跌幅;佔比27%的食品價格方面,在中央堅實支持及關心下,來自內地的鮮活食品及菜蔬供應和物流配送保持穩定,相關物價的升幅亦已從3月時的高峰稍為緩和。   面對着內外的逆風,香港經濟正在承壓中繼續前行,特區政府正力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疫情至今已經超過兩年半,由於社會已更廣泛地接種了疫苗,各種醫療和隔離設施亦已得到大幅提升,加上貫徹以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控的原則,我們已具備更有利的條件去兼顧穩住經濟的需要。歷史告訴我們:危中必有機、機會不等人,無論眼前有什麼樣的挑戰和障礙,我們都必須做好短期應對和中長期部署。不少市民和業界都提出,希望香港進一步加強創科產業及人才的規劃與支援,希望加強培育本地人才、吸引更多境外人才,並吸引更多企業來港投資。我們會透過改變思維和政策創新,加大力度推動經濟發展,讓年輕人、不同行業的人才和企業,都能更廣泛地參與且受惠於創新科技和其他產業的發展。
http://dlvr.it/SWzlCH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 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於中國大陸開展臨床試驗 並在創新園開設生產基地

香港,2022年8月10日 -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新發病毒診斷公司"),一家香港土生的初創企業,著力於研發新一代技術,同時診斷多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今天宣佈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生物")落實戰略夥伴關係,同時宣佈我們位於大埔創新園的生產基地,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設立的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內正式啟用。在這夥伴關係的支持下,新發病毒診斷公司的研發成果,世界上最全面的診斷系統("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將在中國大陸正式進行臨床試驗和產品注册。這診斷系統能滿足世界上最迫切的醫療需求,為一個强大的傳染病控制解決方案,可以在大約一小時檢測40多種病原體,包括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2型)和猴痘病毒,是診斷領域的重大突破。 2019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好展示了市場對有效且全面檢測系統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新出現的病毒和細菌的快速診斷,而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和航天生物一致認為診斷科技是對抗傳染病的有力工具。航天生物是華潤集團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合資企業,將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還以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在中國的廣泛網路支援臨床試驗,將能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的商業化未來,打造穩固的成功基礎。 新發病毒診斷系統顯著提高了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同時大大節約成本,使其更易於在市場上廣泛應用。作為平台技術,應用範疇還能伸延到其他層面,從傳染病、癌症、基因組學到食品安全和環境測試,以及其他新的領域,發展潛力極大。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霍文遜醫生 表示: 「要成功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符合規格的醫療產品絕非易事。我們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的合作將能鞏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商業化進程的基礎,標誌著公司邁進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助力於航天生物在中國大陸醫療行業的專業知識,我們將能為診斷領域作出更大貢獻,使我們的平台技術能針對全球衛生問題的痛點,為數百萬患者提供服務。」 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副總經理、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吳城錦先生 表示:「毫無疑問,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在診斷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很高興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幫助該系統推展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我們相信,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可以通過其創新系統切實地造福於我們的人民。」 與此同時,新發病毒診斷公司慶祝

全年經濟預測料再調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環球經濟明顯惡化,影響香港經濟表現。即將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季比較有改善,但按年比較仍然收縮,跌幅應較第一季收窄,情況難言理想。考慮到全球和本港經濟形勢最新發展,政府相信要再次調低全年經濟預測。   陳茂波又說,美國大幅加息,港息有趨升壓力,將影響港股和物業等資產價格,削弱市民消費意欲,但第二階段消費券可望提振本地市道。另外,政府正籌備11月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連同同期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將有助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3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美國聯儲局本星期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75厘,是連續第二個月以此大幅度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升到2.25至2.5厘。美國通脹率6月份按年升至逾9%,創41年來新高,是促使局方今年來四次加息合共2.25厘的原因。聯儲局表示現階段仍然適宜繼續加息,並會根據經濟數據來決定未來利率走向。   美國連番大幅加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以遏抑通脹,但如何同時避免經濟陷入衰退,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美國GDP繼第一季以年率計按季收縮1.6%後,第二季再收縮0.9%,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呈負增長。長短債孳息曲線倒掛,亦反映市場憂慮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歐洲方面,由於俄烏衝突導致能源及糧食價格高企,令區內的通脹威脅更為嚴峻。較早前歐洲央行亦加息半厘,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經濟前景令人擔憂。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便再度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至3.2%和2.9%,並警告環球經濟衰退的機會有所增加。   環球經濟明顯惡化,亦影響香港經濟表現。明天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季比較是有所改善,但按年比較則仍然收縮,只是跌幅應較第一季收窄,情況難言理想。考慮到全球以至本港經濟形勢的最新發展,下月中我們對本港全年經濟預測進行覆檢時,相信將難免要再次將其調低。   在覆檢本港經濟預測時,我們會綜合考慮帶動經濟的三頭馬車---即出口、消費和投資的最新情況。出口方面,由於美歐央行相繼加息,經濟轉趨疲弱,本港出口表現將受到拖累。事實上,本周剛公布的6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就按年下跌6.4%,當中對歐美市場出口由升轉跌,反映當地經濟轉差對本港出口造成的影響。   消費方面,在美國大幅加息下,港息有趨升壓力,將影響港股和物業等資產價格,並削弱

電子政府審計 檢視部門科技進度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經濟要邁向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是必然趨勢。政府已預留款項,在未來三年進行全面的電子政府審計,檢視各部門利用科技的進度,並通過科技和創新方案,協助部門提升公共服務效率。   他又說,疫情突顯公共服務數碼化的必要性,促使當局加快檢視如何在公共服務層面創新,回應市民在新常態下的需要。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9日在「把握時機---實現工作流程和數據管理數碼化 透過採購 迎合需求」展覽及交流會的致辭全文:   Sunny(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Mo(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Chris(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Cathy(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各位同事、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政府物流服務署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辦的數碼應用科技展覽及交流會。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把握時機---實現工作流程和數據管理數碼化 透過採購 迎合需求」,我們希望透過向政府部門的同事展示與工作息息相關的創新科技方案,讓大家了解如何藉數碼化改善日常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配合政府創科發展的政策方向,利用創科優化各項公共服務。   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不但打擊香港的經濟,亦影響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在全力聚焦應對眼前的挑戰之際,也要籌劃推動香港未來的發展,持續提升經濟韌力,豐富產業發展。創科產業是經濟新增長點,引領新優勢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讓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國家一直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以創科產業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宏觀策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重要講話中提出「四點希望」的重要一環,當中習主席要求香港特區「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我們在過去五年投入了超過1,500億元支持創科發展,創科產業的生態系統已日趨成熟。香港的初創企業由2015年約1,500間增加至2021年約4,000間;同期更加見證了十多間獨角獸企業的誕生。   為進一步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我在今年初的財政預算案公布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100億元,當中50億元會用作策略性創科基金,專注投資略具規模和發展潛力的本地科技企業,以及吸引具戰略價值的境外企業落戶香港。至於從事先進技術且具規模的科技企業,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