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維護社會穩定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而經濟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香港國安法》能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維護社會穩定,本地經濟縱受新冠疫情打擊,仍能展現無比韌力。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28日在《香港國安法》法律論壇---興邦定國的閉幕式致辭:   鄭若驊司長(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感謝律政司同事這三天來籌辦多個論壇的辛勞,亦很感謝人大、港澳辦和中央各駐港機構代表的支持,以及各位線上線下講者、嘉賓和朋友們的積極參與,讓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加深了社會各界對《香港國安法》的全面認識。   「一國兩制」是香港成功發展的基石,國家《憲法》是「一國兩制」制度的依據。《憲法》授權《基本法》將國家對香港的各項方針、政策作出規定,《基本法》是香港法律的依據。《香港國安法》的訂立是從安全方面為「一國兩制」的踐行設置制度上的保障。以上的法律安排建構了讓香港可以持續穩定、繼續繁榮發展的堅實基礎。   就香港特區的經濟、財政、金融、貿易,以至工商業,《基本法》都提供了明確和清晰的政策規定和保障,包括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持自由港、維持單獨的關稅區;保持港元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實行財政和稅收政策獨立、保障人員、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動,以及保障個人和投資者的財產等;又繼續奉行普通法制度,法院繼續享有獨立的司法權並加上終審權。可以說,《基本法》中的每一章、每一條,都是在國家《憲法》賦權下訂定的莊嚴規定和承諾,讓我們對香港的發展有無比信心。   在這制度安排下,香港一方面能在「一國」之內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接通國際;另一方面,又可以受惠於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地騰飛發展帶來的機遇。「一國兩制」的靈活安排,讓香港發展欣欣向榮,成為國際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以及亞太區的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時至今天,香港在國家的整個發展大局中,仍然發揮着難以替代的獨特角色和功能。   不過,即使制度的設計再好,我們亦需要為其裝上保護罩、防撞欄,以抵禦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干擾和破壞,讓特區政府能聚焦發展、切實改善民生,並不斷提升施政效能。兩年前開始實施的《香港國安法》,就是為香港踐行「一國兩制」提供重要和堅實的保障。   事實上,多項數據已清楚說明,《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有效維護和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本港的新股集資額超過6,500億元,較實施前的同一時期增加超過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500億元,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的12個月高出近六成。我們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於2020年底達到34.9萬億元,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加了兩成。本港銀行最近的存款總額,達到15.3萬億元,亦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加逾11%。可以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全面保障了香港社會的整體穩定,讓香港經濟即使在受到新冠疫情嚴峻打擊下,仍能展現出無比的韌力,不斷發展。   除了落實《香港國安法》外,去年香港亦完善了選舉制度以落實「愛國者治港」這根本原則,並已先後順利完成了三場重要的選舉,包括最近的行政長官選舉,順利選出本港第六任行政長官。新一屆政府將在今年7月1日接任,在中央的堅實支持、立法會以及全社會同心合力下,新政府定可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市民生活,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   然而,我們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大環境,不能掉以輕心。過去數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從多方面嘗試遏制我國發展,手段橫蠻無理,且有變本加厲之勢。最近的俄烏衝突讓人清楚看見美國如何把美元和一些國際金融系統武器化,並且連同其盟友、對別國進行所謂的制裁和經濟封鎖,赤裸地扭曲和干擾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影響嚴重。   香港作為全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這些風險,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高度警惕,做好不同的準備和預案。我們必須全力維護香港的金融安全,因為這也涉及國家安全。無論是從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出發,抑或是捍衞國家的利益、貢獻國家發展的角度,我們都須清楚認知到「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這個根本道理。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兩者必須統籌兼顧,兩者亦相互促進。   為此,我們需要牢固兩點認識。第一,是以總體國家安全觀來看香港的發展,以底線思維做好各種風險防禦的準備和預案。第二,是建立全方位發展意識,以多元、平衡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既提升經濟的彈性和韌力,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外圍環境,同時亦確保更廣泛地讓民眾更好的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為社會長治久安打下更穩固基礎。   就着金融體系的不同環節,我們已建立了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及預警機制。一方面推動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行業繼續有序發展,同時亦有效監察風險,尤其是跨市場風險,填補因市場分業監管可能導致的漏洞。我們一直連同金融監管機構保持高度警惕,並備有各種可能情景的應對預案。而日常則通過全天候、跨市場、聯動式的監測系統,對整個金融系統進行實時監察、實時預警,並按需要適時作出果斷應對,及早將隱患解決在萌芽之時;期間並對相關業界進行定期及不定期的實地審查以及壓力測試,確保每個環節保持戒備,足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   面對西方國家金融武器化的威脅,我們還要加緊推動本港金融體系全方位朝多元化和可持續方向發展。而作為國家的離岸國際金融中心,我們會繼續發揮好作為國家金融發展改革的試驗田和防火牆的角色,助力國家金融邁向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以審慎穩妥的方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過去數年,我們實施了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例如,為配合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的集資需要,港交所已於2018年4月實施新上市制度,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和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並透過設立便利管道,容許此類合資格公司在香港作第二上市。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74間公司循新制度上市,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累計超過5,800億元,佔同期本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超過44%。香港亦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今年1月,港交所推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制度,為有意在港上市集資的公司,提供另一條途徑。我們同時繼續優化第二上市制度,容許非創新產業的大中華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進一步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   事實上,截至今年4月,已有21家中概股發行人透過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回流本港,以市值計,它們合共佔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總市值超過七成。在美國金融市場日漸泛政治化的環境下,香港繼續優化自身的上市制度,可為全球金融市場提供更多元選擇;此舉並可增加我們市場的競爭力、流動性和投資產品。我們正努力把更多這些股份納入跟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範圍,除可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投資選擇外,也可引導龐大的內地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屬一舉多得。   隨着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無論是企業、金融或其他機構,在境外使用和持有人民幣,以及以人民幣進行交易或投資的需求將會日益增加,而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角色,將發揮更關鍵的作用。我們會循多個方向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包括:(一)爭取完善和擴大各項互聯互通安排,為離岸和在岸市場之間的人民幣資金提供有效的雙向流通管道,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昨天宣布的交易所買賣基金互聯互通,正是朝着這方向,再邁出一大步的進展;(二)推動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的發展,包括更多元化的人民幣債券產品發行和債券交易,以及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三)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的需求,為上市公司及投資者提供更多人民幣投融資選項,包括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四)把握大灣區先行先試的契機,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推出更多樣化和便利化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有序推動區內金融產品跨境交易。去年10月宣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理財通是這方面進展的里程碑,我們會繼續推動擴展其涵蓋的範圍和內容。此外,我們亦正研究雙貨幣電子錢包,推動數字人民幣和數字港元在區內更便利和廣泛的使用。   穩步推進這些工作,不但有助鞏固香港作為資金進出內地重要橋樑的角色,以及進一步助力人民幣穩慎國際化的進程;長遠而言,更是應對所謂制裁、確保金融安全的重要一步。   至於西方社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以至各方面可能出現的經濟打壓,我們需要以內、外兩路並進應對。前者,是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用好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給香港的定位和各項支持,加強與區內各兄弟城市的協同發展、互惠合作,讓整個大灣區城市群的經濟取得質和量的整體提升,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達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科技發展、自主創新獲賦予核心地位,香港必須善用自身的科研優勢,跟大灣區的兄弟城市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把整個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級的創新科技中心,助力國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新田科技城,將連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合共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   推動研發方面,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100億元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至今已成功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與本地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在科學園設立了28間研發實驗室。而我在今年預算案亦為香港生命健康科研發展預留了100億元,包括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   對外方面,我們要加強與豐富不同的境外聯繫,積極跟更多不同的經貿夥伴建立更深厚、互惠互利的關係,力拓美歐市場以外的多元發展。近月,特區政府亦正積極爭取加入覆蓋全球約三成人口、佔全球經濟約三成本地生產總值的《區域經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   同時,我們亦會大力推動香港跟主要的貿易投資夥伴,以及具有雙邊貿易和投資增長潛力的新興經濟體,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從而建立一個更全面的稅務協定網絡,吸引更多海內外投資者在香港投資,以及便利本港公司到海外投資。截至今年1月,香港已與45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全面性協定,並正與14個稅務管轄區進行磋商。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標誌着香港發展的歷史新起點。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讓香港能行穩致遠,重回聚焦發展的軌道,開啟一個良政善治的新里程、新發展階段。我深信,只要全社會上下一心,守好國家安全的底線,同心合力謀發展,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將會迎來更亮麗發展的明天!   再次多謝大家出席今天的論壇,祝大家身體健康,事業宏達!   完  
http://dlvr.it/SRFYJq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THERMAL PRO 多用途座檯熱蒸櫃 裕寶工程

THERMAL PRO 各式各樣專業的保溫設備,以適合不同場合中保持食品的最佳溫度。全線產品都經專業設計,傳熱均勻之餘並保持食品水份不被蒸發,從而保持食品的最佳口感。 裕寶工程優勢 : - 一站式提供設計、銷售及工程服務。 - 貼心訂造服務 滿足你獨一無二的需要 - 龐大客戶服務團隊 提供完善售後服務 用心研發專業爐具 助你開創商機 ! 資料來源 : https://yuepo.com.hk/ft/ProductInfo.aspx?Id=14266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 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於中國大陸開展臨床試驗 並在創新園開設生產基地

香港,2022年8月10日 -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新發病毒診斷公司"),一家香港土生的初創企業,著力於研發新一代技術,同時診斷多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今天宣佈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生物")落實戰略夥伴關係,同時宣佈我們位於大埔創新園的生產基地,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設立的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內正式啟用。在這夥伴關係的支持下,新發病毒診斷公司的研發成果,世界上最全面的診斷系統("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將在中國大陸正式進行臨床試驗和產品注册。這診斷系統能滿足世界上最迫切的醫療需求,為一個强大的傳染病控制解決方案,可以在大約一小時檢測40多種病原體,包括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2型)和猴痘病毒,是診斷領域的重大突破。 2019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好展示了市場對有效且全面檢測系統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新出現的病毒和細菌的快速診斷,而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和航天生物一致認為診斷科技是對抗傳染病的有力工具。航天生物是華潤集團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合資企業,將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還以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在中國的廣泛網路支援臨床試驗,將能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的商業化未來,打造穩固的成功基礎。 新發病毒診斷系統顯著提高了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同時大大節約成本,使其更易於在市場上廣泛應用。作為平台技術,應用範疇還能伸延到其他層面,從傳染病、癌症、基因組學到食品安全和環境測試,以及其他新的領域,發展潛力極大。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霍文遜醫生 表示: 「要成功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符合規格的醫療產品絕非易事。我們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的合作將能鞏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商業化進程的基礎,標誌著公司邁進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助力於航天生物在中國大陸醫療行業的專業知識,我們將能為診斷領域作出更大貢獻,使我們的平台技術能針對全球衛生問題的痛點,為數百萬患者提供服務。」 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副總經理、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吳城錦先生 表示:「毫無疑問,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在診斷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很高興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幫助該系統推展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我們相信,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可以通過其創新系統切實地造福於我們的人民。」 與此同時,新發病毒診斷公司慶祝

講好香港財經故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將到菲律賓馬尼拉參加亞洲開發銀行年度大會。他撰文表示,期待在年會上與出席的逾55個地區代表分享香港在綠色金融和疫後可持續發展的成績和規劃。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9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下周一我將出訪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參加亞洲開發銀行年度大會,並藉着菲律賓新政府於6月底上場,拜訪當地官員及企業,為香港金融專業服務尋找及開拓商機。   回想我小時候到馬尼拉,主要去探望在當地經營小店買賣咖啡豆的外祖父母。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華僑家庭對中華文化的重視,以及每天清早5、6時市中心馬車往來傳來的馬蹄聲。如今菲律賓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重要成員、「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更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除了大家一般想到的旅遊貿易,當地有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而香港股、債等多元的投融資平台及專業服務,加上與內地資本市場多層次的聯通,正能切合其發展需要。   在東盟和國際層面,我也很期待有機會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年會上,與出席的超過55個地區代表分享香港在綠色金融和疫後可持續發展的成績和規劃,讓香港的財經金融品牌更亮,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故事更響。 http://dlvr.it/SYvp49